在中國·楊柳青木版年畫節上,來自各地的精品年畫吸引了參觀者欣賞。新華社發(劉東嶽攝)
  “文化產品不只是比市場規模,更要比創意的精巧、比內容的原創、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”在剛剛結束的第八屆北京文博會上,一位參觀的市民發出這樣的感嘆。展覽會、推介交易、論壇會議、創意體驗等六大系列的100餘場活動,在40多個會展場館相繼對市民開放,美不勝收。
  以“促進文化貿易,加快經濟升級”為主題的北京文博會,只是文化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改革為動力,為中國夢凝聚文化力量,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,推動文化產業健康發展,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呈現出新的氣象。
  文化體制改革:創新激發活力
  “去年11月29日,我有幸當講解員並面對面聆聽了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重要講話。”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永遠記得那歷史性的時刻,“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國家博物館《復興之路》基本陳列,充分表明瞭中央領導集體的文化情懷和對歷史的尊重,體現了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”。
  今年6月14日,“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座談會”吹響了新一輪文化改革發展的號角。
  “文化體制改革方向已定,但沒有課本可學習、沒有經驗可借鑒,每走一步都是探索,都要創新。”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部副主任祁述裕表示:“改革推向縱深,將對原有的觀念和利益產生直接的衝擊,下一步的文化體制改革必然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智慧,創新就是生產力。”
  創新無處不在,貫穿於文化生產的每個環節,化作鮮活的文化產品;滲透到改革者的血液中,化作前行的動力;融入到改革者的觀念中,化作攻堅的智慧。
  “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提高服務效能,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。”文化部部長蔡武堅定地說:“面對新任務,應按照公益性、基本性、均等性、便利性原則,要創新工作思路,加快供給,提高服務效能,努力滿足不同階層、不同地域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。”
  “要著眼提高文化宏觀管理能力、增強文化市場主體競爭力,推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,積極培育骨幹文化企業,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。”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周茂非希望,要繼續探索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,在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、集約化、專業化水平中發揮“國家隊”的作用。
  “改革,在行動中。”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峰註意到,十八大以來,“簡政放權”是新一輪改革的最大特點,如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取消舉辦全國性出版物訂貨、展銷活動審批等21項職責,文化部放權網絡文化企業內容自審,“把該市場做的放給市場,社會能辦好的交給社會,在制度層面為文化發展釋放利好”。
  文化產業發展:邁向支柱產業
  改革,給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活力。
  這一年,文化產業依然行駛在發展的“快車道”上,資本市場掀起一陣陣“文化熱浪”:樂視網收購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100%的股權;“中國電視第一股”華策影視出資16.52億元收購上海克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股權……
  “2013年文化產業併購重組整合的案例層出不窮,一方面表明文化產業進入併購整合的‘黃金期’,另一方面表明改革創新成了文化產業的‘主旋律’。”北京新元文智文化投資集團董事長劉德良表示,“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,大膽探索,兼併重組、整合資源,使文化產業結構不斷優化。”
  併購的亮麗成績單,反映了文化產業一年來的發展速度。國家統計局8月發佈的最新數據量化了文化產業的“總成績”,去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就突破了1.8萬億元,占GDP的3.48%,正穩步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。
  “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個數據背後,是一個個精神產品,是一次次文化傳播,豐富著群眾的文化生活,塑造著當代中國的文化品格,為中國夢凝聚文化力量。”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十分看重文化的輻射作用。他說,文化與科技,文化與創意,文化創意與製造業、旅游業、農業等國民經濟多領域跨界融合,催生新產品、新業態,將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“新引擎”。
  文化消費增長:助力內需擴大
  改革,給人民帶來了豐富的文化大餐。
  45天,累計消費2654.3萬人次,成交額52.3億元——剛剛落幕的首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的搶眼數據,彰顯了居民巨大的文化消費潛力。
  13億中國人的文化消費潛力究竟有多大?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日前發佈的“2013中國文化消費指數”,中國內地文化消費潛在規模為4.7萬億元,而當前實際文化消費規模僅為1萬多億元。
  “消費缺口,是發展的機遇,更是增長的空間。”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彭翊指出,“過去人們更多地重視文化生產和文化產品,而今逐漸意識到消費在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,並通過改革創新釋放文化消費潛力。”
  不論是買書,還是聽音樂會;不論是逛美術館,還是休閑旅游;不論是政府組織搭台,還是企業自主創新,每一項文化消費的激發都是一次市場培育和動員。
  下班路上刷微博、打車用打車軟件、網上購物貨比三家……這一年,人們的指尖生活很愜意,數字化信息消費異軍突起,成為新一輪的文化消費熱點。
  “從文化產品結構來看,以科技推動文化消費成為文化市場最具特色的亮點,大量的閱讀、消費活動通過網絡完成,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交往方式。”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、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黃永林指出,隨著居民用於文化產品的支出日趨增加,文化消費將成為擴大內需新的增長點,助力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。(本報記者 張玉玲 溫 源)
     (原標題:為實現中國夢凝聚力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h42khth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